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池泽梅 □任琪琪 通讯员 杨帆)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圳市罗湖区笋岗街道积极作为,立足辖区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物业+社工+志愿者”时间银行基层治理模式为突破口,深度整合各方资源,激活多元主体参与热情,全力构建基层治理全新格局,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创新样本与实践经验。
近日,笋岗街道“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熊旺球携街道平安法治办、社区党委、志愿服务队等代表约30人共同出席活动,见证这一基层治理创新项目的正式启航。启动仪式上,熊旺球着重强调了构建“网格+物业+社工+志愿者”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和战略规划,明确了街道、社区、网格及物业等各方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此次项目的成功启动,标志着笋岗街道网格在推动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为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生动实践范例。
聚焦目标引领,擘画基层治理蓝图
笋岗街道以构建科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核心目标,确立“以网格管理筑牢根基、以物业服务彰显重点、以志愿者精神凝聚灵魂、以专业社工强化支撑、以时间银行为关键纽带”的工作思路。致力于打造一支扎根网格、多元融合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创新“服务换积分、积分兑服务”的可持续公益循环模式,充分激发物业、志愿者、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着力提升社区在应急响应、矛盾调解、老弱帮扶、群体互助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在基层治理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创新机制设计,夯实基层治理架构
创新“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体系。笋岗街道基层治理的先进理念,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网格+物业+社工+志愿者“时间银行”基层治理体系。该体系打破传统志愿服务模式的局限,建立起完善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取机制。志愿者参与活动后,其服务时长将按照既定规则精准转换为“时间币”,实现志愿服务成果的量化存储。志愿者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意愿,在规则框架内自由选择将“时间币”兑换为心仪的服务或物品,也可将其赠予直系亲属,甚至向平台捐赠,让志愿服务的价值得到充分延伸与拓展,有效激励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公益氛围。同步,为确保“时间银行”体系的规范、有序运行,笋岗街道制定了严格且明确的基础规则,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时间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强化任务落实,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构建分级管理体系,实现上下联动。“时间银行”实行街道、社区两级精细化管理体系。在街道层面,平安法治办统筹负责“四位一体”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方案设计、职责划分、组织架构搭建,全面开展“时间银行” 志愿服务机制的宣传推广工作,广泛整合周边优质志愿服务资源;党建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指导各社区工作站、网格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公服办牵头组建街道志愿服务队,精心开展队伍培育、资源链接、争议裁决等工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在社区工作站层面,紧密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广泛动员社区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单位、物业企业、商家、企业员工、居民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区网格服务,加入“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体系;成立网格志愿服务队,由综合网格长担任组长,充分调动专业力量和物业小区等多元主体的志愿积极性,实现上下联换激励机制,激发参与活力。此外,笋岗街道还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笋岗+” 平台,精心设计开发志愿服务后台管理等功能模块组件。
下一步,笋岗街道将持续深化“网格+物业+社工+志愿者”基层治理模式,不断优化机制设计、强化协同联动,让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充分涌流,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