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池泽梅 □任琪琪)近年来,深圳市罗湖区按照“治城市先治小区、治小区先治楼栋”的理念,探索实践“楼栋微治理”居民自治模式,推动社区治理落实在小区、服务在楼栋,有效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严选优配
健全楼栋长组织体系,筑牢“微堡垒”
党委统筹指导。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三荐一选”(个人自荐、居民推荐、组织推荐、民主选举)方式,选配党员楼栋长214名、居民楼栋长2486名、物业服务人员兼任楼栋长2439名,基本实现城中村、花园小区楼栋长100%覆盖。
日常巡查
精细制定规范。明确楼栋长工作要求,实施“一栋一公示、一人一账号、一事一记录、一级一群组”的“四个一”标准化建设,统一制作楼栋长信息公示栏,发放楼栋长民情记录本。
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楼栋长“巡、访、记、处、报”五步工作法,建立街道-社区-小区三级楼栋长微信群,推动楼栋长“亮身份、亮职责”开展工作。
赋能提效
强化楼栋长能力建设,激活“微动力”
系统化培训。健全楼栋长“1+10+N”赋能体系,开设人口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实用课程,推选优秀楼栋长纳入师资库,组织新老楼栋长结对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系统化提升楼栋长能力水平。今年上半年,已开展培训活动95场,覆盖楼栋长1912人次。
日常培训
信息化支撑。研发“楼长通”信息平台,实现隐患线索即查即报,累计报送人口线索10593条、隐患信息6389宗,有效率达90%以上。
制度化激励。开展优秀楼栋长推选活动,2024年以来25名楼栋长荣获市区“十佳”“百优”、优秀楼栋长等称号,相关典型事迹被民主与法制网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
精细服务
擦亮楼栋长治理品牌,做优“微治理”
织密平安“微网格”。充分发挥楼栋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日常巡查、邻里询问、微信群消息等方式开展隐患排查,动态掌握楼栋“人、事、物、情”,切实筑牢安全防线。2024年累计调处矛盾纠纷600余宗,消除较大人身财产隐患30余宗,干预轻生事件2起。
楼栋长公示墙
建设服务“微阵地”。建成标准化楼栋长服务站81个,打造银湖蓝山“党员楼栋长工作室”、凯悦华庭“楼栋长之家”等特色楼栋长工作点9个,实现服务“零距离”。
培育自治“微品牌”。创建“综合网格+楼栋长”“楼事共商议事沙龙”等楼栋长自治品牌,累计开展活动40余次,打造“连接社区、对接网格、服务居民”的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