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通讯员 前法宣)近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制度创新案例,总共梳理形成第七批55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法治建设领域11个,深圳前海法院3个制度创新案例名列其中。
优化涉港澳案件诉讼程序
主要做法:前海法院积极探索简化涉港澳案件的诉讼程序,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涉港澳案件审理再增速,打造粤港澳商事审判优选地。
一是高效率办理公证手续。前海法院制定《关于简化港澳诉讼法人主体资格司法确认的办法》,明确在涉港澳诉讼中,当事人可直接以港澳政府官网查询的资料作为依据提交法院进行立案,无需再进行跨境的“公证转递”。
二是实现跨境“不见面”见证。前海法院出台《关于域外诉讼主体在线视频见证办法》,依托“深圳移动微法院”等平台,远程在线见证港澳当事人身份与授权行为,法官通过远程视频就可为港澳当事人办理授权委托见证。
三是简化涉港澳案件送达程序。前海法院借鉴香港经验,率先建立涉港案件转交送达机制,委托当事人及律师向住所地在香港地区的其他当事人送达程序性诉讼文书,破解涉港澳案件“送达难”问题。
创新点:过去一旦涉及跨境案件纠纷,相关手续办理费用高、耗时长,通过简化涉港澳案件的诉讼程序,可利用港澳地区官方平台查询法人登记信息,替代以往主体资格公证转递程序,原本需要奔波于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公证手续,如今半个小时就能办理。
主要成效:截至2024年12月,前海法院已受理超1万件涉港澳商事案件,已在290件涉港澳案件中适用简化涉港澳诉讼主体资格司法确认程序,远程在线见证当事人身份与授权委托行为1581人次,已在129件涉港澳案件适用转交送达机制。
建立香港专家出具中立评估意见机制
主要做法:中立第三方评估是指通过一个由中立专家主持的会议,辨清案件争议焦点,促进和解以及评估案件的价值和法律适用,助益当事人了解案情、分清形势、纠正对案件事实及法律上的认知偏差,从而对纠纷解决走向做出正确决策,如选择和解调解、撤销诉讼或继续诉讼等。前海法院建立涉港案件中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在当事人约定适用香港法案件中,委托香港法律专家参考香港裁判文书格式出具第三方专业评估报告,明确案件适用的香港法内容及可能的判决结果,增加裁判结果可预期性,引导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理性选择纠纷解决方式。
创新点:满足域内外商事主体对纠纷化解的多元司法需求,拓展域外法查明渠道。此创新将域外法查明与适用节点拓展至纠纷解决前端,为域内外商事主体自由选择适用域外法拓宽空间,营造平等开放的营商环境。
主要成效:涉港案件中立第三方评估是全国首创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和域外法查明的交叉制度创新,具有严格界定的中立第三方、严格的程序规则和严格的评估报告格式,并且要适用香港法,以此营造一种“准香港司法”的效果。
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全流程线上“快立、快审、快结”
主要做法:前海法院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审判工作中应用,开发适用“至信”云审系统,融合多端主体协同工作,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全流程线上“快立、快审、快结”批量速裁方案。
创新点:开发“至信”云审系统,打造知产案件速裁模式,依托区块链技术固定证据,有效破解电子证据“易篡改、难认定”的问题。打破案件处理时间限制,从“同步在线审理”升级到“异步审理”。
主要成效:截至2024年12月,运用“云审系统”审理案件5346件,有效破解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