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任琪琪 通讯员 金秋)在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引导,对于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规范行为举止、保障自身权益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部分地区由于法律资源分布不均,青少年在获取法律知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心怀大爱的法律工作者挺身而出,积极投身到援疆普法工作中。
深圳市福田区青少年普法“新雨计划”的普法志愿者团队,告别熟悉的都市,奔赴旅程。山高水远挡不住他们的脚步,前路未知也浇不灭心中的公益热情。他们跨越万水千山奔赴新疆喀什,为孩子们免费传授法律知识,那是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是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切关怀。
“新雨计划”普法志愿者团队。通讯员供图
据悉,2023—2024年,“新雨计划”普法志愿者团队两次赴新疆喀什讲授普法志愿课程,19名律师志愿者担任喀什市第二十六中学42个班级的线上校外法治辅导员,他们累计走进新疆喀什地区的54所学校,为学生普法300节课,为315名法治副校长和德育骨干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合计服务22378余人次。
初心汇聚,为爱启程
“新雨计划”作为深圳市司法局指导、福田区司法局携手区教育局、团区委、社会公益组织精心打造的青少年普法创新项目,承载着为青少年播种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深圳市司法局、福田区司法局带领“新雨计划”普法志愿者走进新疆喀什,便是要将青少年普法“福田经验”播撒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让法治的种子生根发芽。
谈及加入喀什普法志愿者团队的缘由,每一位律师都有着独特而动人的故事。来自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少数民族律师赵文捷眼神中闪烁着热忱:“我从小在民族地区长大,深知家乡的孩子们对法律知识的匮乏。能借助这样的公益活动,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法治的窗,我觉得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决定参与前,她不仅深入研究了喀什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常见法律问题,还积极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教学技巧。“我希望能用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把法律知识传递给他们。” 赵文捷说道。
来自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的黄明莉律师则是受到内心公益情怀的驱动。“一直以来,我都渴望能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当得知有这个去喀什普法的机会,我没有丝毫犹豫。”黄明莉表示,她提前阅读了大量关于青少年心理和教育的书籍,为可能出现的教学挑战做足准备。
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怀揣着“用法治之光,照亮喀什青少年未来”的坚定信念。在筹备阶段,大家自发组织线上交流,分享资料和想法,为即将到来的喀什之行凝聚力量。
初抵喀什,迎接挑战
当抵达喀什后,干燥的气候和高原反应率先给律师们来了个下马威。来自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的罗延飞律师的皮肤干裂,嘴唇起皮,高原反应更是让他时常感到头晕目眩。“有一次去学校的路上,我突然觉得呼吸困难,脚步也变得沉重。”罗延飞说道,“但想到孩子们还在等着我上课,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来自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的杨叶律师来到喀什24中,初次踏入校园,她看到校长身着朴素的运动装,背着陈旧的包前来迎接,那质朴的模样让她误以为是学校的后勤人员。当校长带着她走进校园,边走边介绍学校的情况时,杨叶律师得知这所学校紧邻墓地而建,为了让周边少数民族的孩子们能够上学,老师们曾挨家挨户地进行家访,历经无数次的劝说才让孩子们走进课堂。那一刻,她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教学时光,爱与温暖
在喀什任教的日子里,普法志愿者们与当地师生间的故事,如同一幅幅温暖的画卷徐徐展开。
杨叶律师给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们上完法治课后,看到了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她的喜爱。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限,他们羞涩地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老师,我抱抱你吧。”看着那一张张纯真的脸庞,杨叶律师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强忍着情绪,挨个拥抱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在她提及这段经历时,她几度哽咽,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调整了许久情绪,才继续讲述。“那一个个拥抱,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热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普法工作的决心。”杨叶律师声音颤抖地说。
来自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的蔡诗爽律师在课堂上,同样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他精心准备了有趣的法律小故事和互动游戏,原本还担心孩子们会对枯燥的法律知识不感兴趣,可当他开始授课时,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他,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异常活跃。下课后,孩子们将他团团围住,好奇地询问着关于外面世界和法律的各种问题。“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孩子们的热情让我充满了动力。”蔡诗爽感慨道。
但教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深喀双师教学”模式下,网络不稳定成为了横亘在教学前的难题。来自北京市康达(深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徐婷婷回忆道:“有一次线上授课,网络突然中断,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心急如焚。”但她和当地老师迅速行动起来,一边安抚孩子们的情绪,一边紧急联系技术人员排查问题,同时准备了线下备用教案,确保教学得以继续。在讲解复杂的法律概念时,普法志愿者们有的通过播放有趣的动画短片,有的借助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魅力。
困境之中,坚守担当
在协助建立防治机制时,与学校的沟通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来自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智慧说:“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方式上,学校和我们存在观念分歧。学校以往更倾向于内部调解,而我们认为应该让涉事学生深刻认识到行为的法律后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智慧组织了多场专题研讨会,邀请教育专家、心理老师一同参与,通过案例分析和法律解读,让学校领导和老师逐渐理解并接受了更规范的处理方式。同时,律师们还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详细的维权步骤和心理疏导建议,纠正了教职员工和家长在法律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误区。
更惊险的是,一次前往偏远学校授课的途中,车辆突然遭遇爆胎。当时山路崎岖,周围荒无人烟,通讯信号也极其微弱。司机师傅试图更换轮胎,但工具不足,情况十分棘手。普法志愿者们没有慌乱,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尝试用手机寻找信号求助,有的帮忙安抚同车的当地老师和学生,还有的协助司机师傅想办法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拦到了一辆路过的车辆,在他们的帮助下,成功更换了轮胎,最终按时赶到学校,为孩子们送上了精彩的法治课。
法润喀什,成效斐然
普法志愿者团队的到来,如春风化雨,让学校在依法治校方面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位学校领导欣喜地表示:“普法志愿者们带来的专业法律知识和先进的法治理念,让老师们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有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处理问题也更加公正透明,校园的法治氛围日益浓厚。”老师们也纷纷感慨,通过与普法志愿者们的交流合作,自己的法律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在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方面更有方法和信心。
学生古力兴奋地说:“律师老师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让我知道了自己有哪些权利,遇到危险该怎么保护自己。”还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一次,学生艾力看到同学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他想起律师老师讲的校园欺凌相关知识,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并及时告知老师,让欺凌者得到了应有的教育。“是律师老师教给我的知识,让我有了勇气去帮助同学。”艾力自豪地说。
成长展望,爱无尽时
“新雨计划”的普法志愿者们表示,未来,希望能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将更多实用的法律知识和积极的法治观念传递给孩子们。“我们愿做法治的使者,不断前行,将爱与法律的种子播撒得更远更广。”律师们坚定地表示。
“新雨计划”普法志愿者团队是法治的守护者,是爱的传递者。他们用脚步丈量公益之路的长度,用心灵感受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用无私的付出诠释着大爱的真谛。他们的故事,是一首关于奉献与希望的赞歌,激励着我们在追求法治与公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