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黄靖 通讯员 彭杰)为深入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推动全社会形成常态化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今年5月以来,广东省河源市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以下简称《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创新构建并用好“三位一体”宣传矩阵,切实增强群众防范和参与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了群众对扫黑除恶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
宣传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专题培训强根基。创新构建“理论+案例+实践”三维教学模式:在理论维度,宣讲人系统解读立法背景和“组织特征认定”“软暴力界定”等六大核心条款;在案例维度,通过“村霸”“套路贷”等涉黑涉恶案件深入讲解犯罪特征识别要点;在实践维度,设置互动答疑环节,由主讲人现场解答基层治理难题,指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提升干部队伍运用法律武器识别涉黑涉恶线索、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例如,河源市司法局依托“一村一法律顾问”平台,组织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专题宣讲活动200场次,解答咨询800余人次,有效提升村(社区)“两委”干部排查涉黑涉恶线索的能力。又例如,河源市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业务培训班56场次,以重点行业领域涉黑涉恶典型案例为切入口,对涉黑涉恶犯罪特征、保护伞认定、涉案财物处置原则等进行了详细讲解,提升了重点行业领域的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能力。
指尖宣传全覆盖。创新打造“互联网+普法”模式,构建以“一微多群”为核心的立体化网络宣传矩阵,依托“河源政法”“源城政法”“和平政法”“龙川政法”等微信公众号及各村微信群等平台,推送《反有组织犯罪法》政策图解、典型案例警示等内容。例如,源城、东源、龙川、紫金、和平、连平等各县区党委政法委组织各乡镇联动各村(社区)微信群推送典型案例警示、法律常识问答等实用信息3万余条。组织乡村干部带头转发,形成“干部示范引领、群众主动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真正实现法律知识从“云端”到“指尖”的有效传递。
入户宣传零距离。组建“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宣传小分队,开展“送法进村入户”行动。一是开展“敲门普法”活动,入户发放《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单,面对面讲解黑恶势力识别方法和维权渠道等实用知识。截至目前,累计走访10万余户,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二是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深入进机关、企业、校园、农村、社区、网格场所,向群众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鼓励群众积极检举涉黑涉恶涉乱线索。截至目前,“法律六进”宣传活动已开展100余场,受众达200余万。三是打造立体化宣传阵地,在全市范围内悬挂横幅标语5万余条次,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8万条次,形成“抬头见法、低头学法”的宣传矩阵,切实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