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任琪琪 通讯员 王美灵)为着力培育“知信守信传信、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义工队伍,使其成为引领青少年及家长群体践行诚信理念、尊崇法治精神的中坚力量,近日,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平安法治办联合司法所、志愿者联合会精心策划的“诚信立身 法护青春”主题培训活动在草围社区成功举办。社区法律顾问、上海中联(前海)律师事务所黄若丰律师受邀主讲,与30余名义工志愿者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诚信价值与法治精神的深度探索之旅。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培训伊始,航城街道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以“诚信”为切入点,开启了这场精神洗礼。从“人无信不立”的中华传统智慧出发,工作人员深刻阐释:诚信既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社会运转的基石。结合义工服务中的真实案例,工作人员生动剖析了诚信在志愿服务信息核实、承诺兑现、物资管理等场景中的关键作用——小到活动签到的真实性,大到捐赠物资的规范使用,诚信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课程尾声,《民法典》第七条“诚信原则”及合同编中缔约过失、违约责任等条款的解读,让义工们清晰认识到:诚信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自觉追求,更是法律划定的刚性底线,从而搭建起从道德认知到法律敬畏的认知桥梁。
当晚的第二阶段培训,黄律师带领义工们走进《民法典》的法治世界。在回顾这部新中国首部法典“历经六十余载探索、凝聚几代人心血”的编纂历程后,律师将目光投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条文:“见义勇为免责”如何为善行撑腰?“小区共有收益归属”怎样维护业主权益?“高空抛物追责”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这些贴近生活的解读引发热烈讨论。针对青少年权益保护这一核心议题,律师重点解析了四大领域:监护人职责强化与临时照料制度如何为未成年人筑牢“防护网”;大额打赏、游戏充值等行为的效力认定规则怎样守护家庭财产;校园侵权责任划分如何厘清各方权责;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如何为青少年数字生活“上锁”。一个个鲜活案例让法律条文从文本走向生活,为义工们装上了服务青少年的“法律导航”。
“既解思想惑,又给真本领!”活动现场,义工们围绕“志愿服务中如何把握诚信尺度”“遗嘱如何制定才具有法律效力”等问题与讲师深入互动。大家纷纷表示,这场培训让诚信理念从抽象变得具体,让法律知识从陌生变得亲切。据悉,航城街道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推进“信用+志愿服务”融合发展,通过“诚信法治进社区”“青少年模拟法庭”等系列活动,让诚信立身、法治护航的理念在社区落地生根。一支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专业精湛的义工先锋队正在成长,他们将成为诚信种子的传播者、法治精神的践行者,为建设更美好的社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