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池泽梅)8月25日,由深圳市坪山区法学会主办,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商务局以及新能源龙头企业比亚迪公司共同承办的“坪山法治助企行”第六期活动,在比亚迪公司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以“扬帆出海:如何防范新能源企业涉外法律风险”为主题,通过分享比亚迪法务部门实践经验,为参会新能源企业应对涉外法律风险提供了权威指南和实用锦囊。坪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杜新利出席活动并点评。区委政法委、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商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驻区市人大代表杜量衡、市政协委员高锦民,区法学会副会长、比亚迪知识产权及法务处总经理赵杰及辖区30余家新能源企业代表及法务负责人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在比亚迪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比亚迪集团展厅,了解比亚迪的企业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与会企业深切感受到比亚迪不断蜕变和迅猛发展。
比亚迪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1994年比亚迪从电池设备起家,历经31年发展,到跻身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跑者,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更实现全球第一。今年1至7月,比亚迪海外销量达到55万台,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目前,比亚迪已登陆112个国家和地区,在泰国、匈牙利、巴西等多国设有乘用车生产基地,也积累了丰富出海经验。
区法学会副会长、比亚迪知识产权及法务处总经理赵杰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拓展,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日趋复杂。比亚迪作为坪山区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深切体会到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希望比亚迪在海外拓展中积累的法务经验,能够帮助更多坪山企业识别风险、应对挑战,共同提升坪山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为了提高助企质效,区法学会与区产业部门提前收集新能源企业需求问题,比亚迪公司有针对性精心准备宣讲内容。
在交流会上,比亚迪知识产权及法务处海外法务部总监徐丽红以《外贸法律风险管理》为题,分享了新能源企业出海全球区域风险要素精准识别、贸易合规、合同管理、属地监管等方面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并结合案例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比亚迪知识产权运营诉讼部总监许云凤以《企业海外商标管理与保护》为题,聚焦新能源商标海外保护,从布局策略、维权实践及合规使用等角度,分享了比亚迪在多个法域的实践经验与管理模式。
在点评环节,人大代表杜量衡指出:“本次活动在新能源龙头企业比亚迪举办,聚焦新能源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痛点,形式创新、紧贴实战,让坪山的新能源企业率先收获到了龙头企业的资源红利。自己作为在外贸企业工作30多年的“老兵”,对比亚迪知识产权保护中谈到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对仲裁手段运用经验感触尤深,此前自己所在企业商标被抢注,花了很大代价才把商标收购回来。区法学会组织开展坪山法治助企行活动,真正践行了‘法治服务实体经济’要求,建议未来形成常态化机制,让更多坪山企业受益。”
政协委员高锦民认为:“比亚迪之所以成就伟大,实地感受到了比亚迪巨大的研发基础、深厚的技术储备、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专业精干的保护团队。中国一些出海企业的经验教训,让今天这场法治助企活动更加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这场活动彰显了‘政企学会’协同的优势,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重实效,是坪山区优化营商环境、精准赋能主导产业的优秀范例。”
最后,杜新利在点评讲话中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认清“时”与“势”,以更高站位把握坪山新能源外贸发展的时代窗口;二是要正视“危”与“机”,用法治思维破解新能源外贸痛点;三是要压实“责”与“为”,以协同发力促进坪山新能源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他要求,区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通道,主动对接中央以及省市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贸易便利化政策试点与制度创新空间,持续优化区级新能源产业发展外贸支持体系,以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他还寄望广大企业家把合规理念贯穿技术、产品、市场全流程,把“法律成本”转化为“竞争红利”。坪山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做大家最坚强的后盾,政企携手、双向奔赴,为把坪山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智造高地和外贸集聚区而努力奋斗。
本期“坪山法治助企行”活动不仅延续了系列品牌一贯的务实风格,更通过走进龙头企业、直面产业链真实需求的创新形式,实现了法治服务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坪山区新能源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构建涉外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了及时而专业的支持,是坪山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辖区企业的又一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