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  主流、权威、影响力 -- 全力打造政法系统主流门户网站

 |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 | 从对立到共赢:广东汕头打造“积怨村”治理“潮南样本” | 15分钟!广东中山板芙交警护送临盆孕妇入院 | 深圳南山:网格员巡查显担当  火速处置火情守护社区平安 | 广东新兴县法学会稔村镇基层服务站高效化解一宗劳务纠纷案 | 向前向海向未来!《前海方案》引领四载  深圳前海交出高质量发展亮眼答卷 | 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值的钱能退吗? | “调”出和谐,“解”出满意:深圳坪山法院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 深圳罗湖探索实践“楼栋微治理”模式  助推“睦邻友好”社区建设 | 深圳坪山司法局:探索“3S”立体摸排模式,筑牢社矫安全防线​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开展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活动 | 广州法院近五年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2.78万件 |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开展“民法典宣讲乡村行”活动 | 广东省惠州市法学会举办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暨“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 | 广州市公安局警务教学人才曾令旺:从实战尖兵到教官标杆的淬炼之路 | 广州市公安局警务教学人才李宇彬:从办案能手到育警名师 | “护航高质量发展 坪山政法在行动”媒体采风活动正式启动 | 广州白云同和街成功化解一起历时两年欠薪积案 |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 鱼塘主高价“回鱼”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猫腻?
民主与法制周刊
民主与法制时报
民主与法制网·首页  >  大湾区法治  >  法治文化集 >   正文

从对立到共赢:广东汕头打造“积怨村”治理“潮南样本”

摘要:6月3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迎来历史性一刻——深溪社区和仙门城社区共同举办了一场世代友好缔结仪式。仪式上,双方代表互赠刻有“睦邻友好”字样牌匾,正式宣告百年积怨化解,携手走向世代友好的新篇章。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张丽娥 □黄靖)6月3日,广东汕头潮南区仙城镇迎来历史性一刻——深溪社区和仙门城社区共同举办了一场世代友好缔结仪式。仪式上,双方代表互赠刻有“睦邻友好”字样牌匾,正式宣告百年积怨化解,携手走向世代友好的新篇章。

仙门城和深溪社区世代友好缔结仪式现场。潮南区委政法委供图

“互不通婚、互不往来”到“握手言和、共谋发展”,这段跨越百年的积怨得以成功化解,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得益于自上而下、多方协同的持续努力。在推进化解的过程中,区、镇两级政府,两个社区的两委干部、宗祠理事会,以及海内外乡贤共同协作、形成合力。潮南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中的“解纷枢纽”作用,通过全面排查纠纷隐患、搭建多元调解平台,在这场和解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一套特色鲜明的“积怨村”治理“潮南样本”也随之形成。

溪畔百年怨结

驱车进入仙城镇,只见道路整洁,两旁民居别具特色——几乎每家每户的门楣上都挂着门匾,上面刻有“瑞德楼”“海德楼”等字样。这些名称多源自姓氏郡望、祖上典故或家训传承,是潮汕地区极具宗族文化特色的民居风貌。

在这片土地上,一条名为“大沙溪”的溪流蜿蜒穿过。深溪社区与仙门城社区沿溪而居,分处上、下游。深溪社区以刘姓为主,仙门城社区则以赵姓为主,两村人口合计占仙城镇总人口的一半,且均拥有众多海外侨胞。

百年来,大沙溪不仅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无声见证了两村之间绵延数代的恩怨历史。

“最开始,就是为了争夺这条大溪的水资源。”深溪社区党委书记、同时也是族中第二十世代表的刘永武,缓缓道出那段沉重的往事:“我们从小就知道,两村之间从不来往。长辈和我讲过,在清末十二世祖那一代,两村曾经为争夺水源和山林爆发过宗族械斗,造成了伤亡。从那以后,先人就立下重誓,两村互不往来,互不通婚。”

“以前都是靠天吃饭的农耕年代,水资源就是生存命脉,村与村之间经常因为争夺资源产生矛盾。”仙门城社区治保主任赵锡雄补充道“并且矛盾代代相传,到后来,两村村民间如果发生了矛盾,很小的事情都要找派出所解决。卖菜做生意的村民都不敢跨区买卖,在外经商的乡亲也常常因为这段积怨失去合作机会。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肖唐镖指出,在百年前的传统中国社会,基层治理往往出现一定程度的丛林现象。在宗族传统较为厚重的南方乡村地区,面对民间纠纷、尤其是跨村跨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宗族等社会力量也难以引导民间纠纷走上和平文明的调处轨道,相反还可能走向相互对立。

深溪社区和仙门城社区之间的百年仇怨,正是潮汕地区历史纠纷的一个缩影。这些深重的积怨不仅代代相传,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制约了地区的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并成为影响社会平稳发展的隐患。

推动破冰的力量

深溪与仙门城两村之间的积怨并非铁板一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冤家宜解不宜结,百年前的怨结,不应成为新时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阻碍。

世代都住在仙门城的赵吉裕告诉记者,“在这个时代,完全隔绝往来是不可能的其实这些年,双方之间的实际联系也变多了但想到祖先立下的重誓,大家对明面上的交往还是有些顾虑的。

解决历史积怨,是当务之急,更是大势所趋然而,一种无形的忌讳,始终笼罩在两村之间。要彻底打破这块横亘百年的坚冰,仍需一股坚实而持续的力量推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22年起,潮南区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开始将历史积怨村治理纳入专项治理核心内容,建立起“区定方向、镇抓执行、村抓落实”的责任闭环体系。在党委政府牵头下,全区明确目标、分层推进,确保相关工作方向清晰、执行有力。

与此同时,潮南区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作综治中心立足政法主业,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协同发力,通过全面排查纠纷、实质化解矛盾,努力将风险防范在基层、问题化解于萌芽,切实筑牢社会稳定的基础。

前期摸排数据显示,潮南区232条村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历史积怨,占全区村庄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矛盾激烈的有90个,涉及械斗、人命和重誓等严重情况的约有30个——深溪和仙门城,便属于这30个重点村之列。

2024年年底,在反复走访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潮南区在最大限度尊重民意的前提下,成立工作组、正式启动深溪社区和仙门城社区的历史积怨化解工作。

合力推动和解

2025年1月3日,在区、镇两级政府的推动下,两村代表在仙城镇政府正式商谈,双方两委干部、祠堂理事会成员及村民小组长等代表均到场参加,与会人员一致表达了对化解矛盾的支持。

“要实现两村真正和解,争取民意很重要。在区、镇两级政府定下大方向之后,工作组还多次组织村民围桌恳谈,广泛征求意见。”刘永武说。

记者了解到,区综治中心还充分发挥职能,通过多元调解和法治宣传等方式,积极推动纠纷化解与普法释法工作。区综治中心领导多次带队下沉社区,召集双方两委干部、祠堂理事会成员、乡贤代表等召开溯源座谈会,从历史根源、环境变迁和现实需求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矛盾症结,

在此期间,工作组巧妙融合宗族文化与乡贤文化,充分发挥宗族中“叔公头”“理事长”等人脉广、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动员各“房脚”(宗族分支)和村民代表集中议事。再有,针对仙门城和深溪社区外出人员多集中于深圳、香港的特点,工作组迅速联动“世保堂”(仙门城社区居民旅居香港社团)、“宗亲会”(深溪社区居民旅居香港社团)等外地乡贤组织,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都明白,无论是个人还是社区,只有打开心胸、与时俱进,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仙门城赵氏大宗祠会长赵泽坚回忆道,当时两村都积极开展了对外地乡贤的沟通疏导工作。外地乡贤大多支持和解,香港的多位会长、理事长也踊跃参与相关活动,积极表态支持两村化解积怨、走向和睦。

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与耐心解释,对于两村和解一事,村民普遍表示理解和支持,几乎未出现反对声音。和解的大势逐渐明朗,但“祖先诅咒”所带来的心理桎梏依然存在。在民间信仰浓厚的潮汕地区,如何通过恰当的仪式化解彼此心结,成为最后的关键难题。

“要化解心结。就要充分尊重民俗信仰与意愿,在处理矛盾时考虑两村的信仰差异。”工作组成员告诉记者,在推进工作中,工作组创新推出了“民俗调解”机制,通过组织两村共同举办和解仪式、祭拜先人等仪式,告慰先人、化解心结。同时,道路、用水等现实障碍也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一并推进解决。

世代友好缔结仪式上,双方代表互赠睦邻友好牌匾潮南区委政法委供图

最终,这场跨越百年的积怨,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真正走向了终结。

携手开启新篇章

两村的圆满和解,让深溪社区的小刘(化名)和仙门城社区的小赵(化名)喜不自胜。两人在两村和解仪式后正式订婚,并计划于明年年初步入婚姻殿堂。

小刘的父亲平叔(化名)告诉记者,儿子和女友是一见钟情。起初,尽管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但因为两村不通婚的传统,双方家长并不赞成这段感情,直到两村走向和解,加上年轻人感情日益稳固,两家才放下顾虑、定下亲事。“两村和解对年轻一代真是大好事,对我们家来说,更是喜上加喜!”平叔感慨道。

两村和解不仅成就了美好姻缘,也为深溪和仙门城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力。

据了解,目前两村在民间交往、婚姻互通、农业协作和治安管理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在基础设施通联共建上,两社区正计划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关键公路建设与周边景观亮化工程,并兴修水利沟渠。此外,双方还计划投入300余万元联合开展环境整治,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保洁机制,携手打造绿美共享家园。

值得一提的是,仙城镇还有一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翠湖旅游区”,由仙湖风景区与深溪翠峰岩景区共同组成。此前由两社区分别管辖,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如今,双方决定打破地域界限,整合两大景区资源,共同推进翠湖旅游区建设,未来还将联合开发旅游线路。“以后的合作肯定还有很多,大家共同发展,是件好事。”深溪社区翠峰岩理事会长刘文创笑着说。

潮南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组还指导两村修订村规民约,将“睦邻友好、依法处事”等内容纳入新规,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同时,推动调解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在前端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从制度和机制等层面巩固和解成果。同时,还联合南京大学、市委党校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深入调研已成功化解的历史积怨村案例,提炼出科学化解路径,为同类矛盾化解提供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持。

“‘积怨村’变成‘和谐村’,其成功密码就在于‘党委引领+成风化俗+协同共治’——即党委政府的积极善为、勇于直面百年难题、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居民群众的文明进步,以及各方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肖唐镖教授评价道。

事前精准摸排、事中多元协同、事后巩固提升。随着历史积怨村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潮南区多个历史积怨村正陆续走向和解。

汕头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潮南区将化解历史矛盾作为推动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不仅破解了百年积怨带来的治理难题,更探索出一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善治”的“大农村小城区”矛盾治理升级路径,为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潮南样本”。

 责任编辑: 李锐忠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05-2022 www.mz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京ICP备120430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77 建议使用IE6以上1024*768分辨率浏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