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包溪文 通讯员 邵敏娴)在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的法治建设进程中,邻里纠纷的妥善解决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近日,寮步镇星城国际花园一起涉邻里漏水纠纷,通过创新的多元解纷机制得到了高效、实质性的化解,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优秀范例,值得深入探讨与推广。
漏水引发邻里矛盾,对簿公堂一触即发。陈某与张某作为寮步镇星城国际花园12栋的上下楼邻居,本应和睦相处。然而,张某装修期间因房屋防水处理不当,厨房漏水致使陈某家中厨房吊顶、橱柜、电器及客厅等多处遭受水浸损害。陈某多次尝试与张某协商解决问题,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无奈之下,陈某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邻里关系陷入紧张,一场法律纷争似乎难以避免。
多元解纷机制启动,迅速响应全面了解案情。幸运的是,本案依托“基层党组织—法庭—司法行政—物业”多方联动建立的“寮步镇国际花园人民调解委员会”“幸福小区睦和调解驿站”等多元解纷机制,开启了纠纷化解的新路径。陈某向小区党支部书记反映情况后,平安法治办、寮步法庭、司法分局迅速行动,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各方会同小区党支部、楼长及专职调解员召开联席会议,全面梳理案情背景,精准把握争议焦点。这一迅速且全面的响应,为后续纠纷的妥善解决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入专业意见,创新模式降低成本。考虑到陈某已初步申请对漏水原因及修复费用进行司法鉴定,而司法鉴定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在此情况下,法庭展现出创新思维,及时指派调解员介入案件,采用“调解+调查”“调解+评估”的工作模式。法庭协调物业公司派出专业维修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细致勘查。这些专业人员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就漏水原因、责任划分及修复方案提供了专业、中立的技术意见。这不仅避免了高成本的鉴定程序,更为调解工作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事实依据,使得调解工作能够在坚实的基础上有序推进。
分类沟通聚焦争议,现场签订协议案结事了。调解员在获取专业意见后,针对双方的不同情况和诉求,分别展开多轮沟通。在沟通中,调解员耐心向双方释明《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引导当事人理性看待纠纷,客观评估诉讼风险与调解优势。针对张某对防水责任的疑虑,调解员借助物业专业维修人员的技术说明,清晰界定其应承担的修复与赔偿义务。对于陈某提出的损失范围,调解员协助双方结合现实维修成本,达成了合理的赔偿数额。经过多轮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陈某自行修复受损部分,张某负责彻底做好防水工程并一次性赔偿陈某25000元。调解协议在法官、调解员及楼长的共同见证下,于陈某家中现场签订。至此,这起邻里纠纷得以彻底解决,双方握手言和,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纠纷就地化解”的理想效果。
经验推广:助力大湾区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这起涉邻里漏水纠纷的成功化解,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法庭—司法行政—物业”多方联动解纷机制的强大效能。它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社区一线,把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法庭的司法专业优势、司法行政的协调能力以及物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在处理涉及专业问题的纠纷时,“调解+调查”“调解+评估”模式的创新应用,为降低当事人成本、提升解纷效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在寮步镇的法治建设中,这样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通过优先采用协商和专业评估的方式厘清事实、明确责任,能够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种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基层治理的导向,将为东莞市的和谐稳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长治久安。




2005-2022 www.mz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