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黄靖)1月15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一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6位省人大代表围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方面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关切。
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现场。黄靖/摄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分享道,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是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选择落户广东主要有三大理由:广东有着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院省合作有着坚固的基础;江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下一步,实验站将和江门一起打好大科学装置这张牌,依托实验站共同打造一个集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的创新型科普基地。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职教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新方向,职教出海也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省人大代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化雪荟介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77所兄弟院校及出海企业打造了职业教育公共国际服务品牌“功夫工坊”,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职教友人以及出海企业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的技术和标准,从而推动产教同行、教随产出。
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表示,要满足广东群众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需要,就要对粤东粤西粤北以及基层的医疗机构进行定向的扩容。一是设施扩容,如可考虑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结构和疾病谱等,因地制宜在县、乡、村一级的医疗机构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人才扩容。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实现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升”。还可以考虑适时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更加精准地把优质医疗资源定点投放到基层。
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现场。黄靖/摄
半导体产业既属于高端制造业,同时也是众多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省人大代表、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介绍,为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他带来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对半导体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建议采用多种金融手段,对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半导体制造企业给予支持;二是发挥下游应用的带动作用。建议针对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未来产业提前进行相关芯片技术的前瞻布局,在产业发展初期导入国产芯片参与研发;三是发挥大湾区优势、聚集人才。充分结合国际创新能力与本土制造优势,推进半导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百千万工程中,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省人大代表、韶关市乐昌市云岩镇秉珍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廖石秀分享道,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见证了油茶树在石漠化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科研团队的帮助下,其提出了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石漠化治理+光伏+油茶+林下种养”要素互补的模式,且在实践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种植油茶成功后,其整合经验做法,分享给当地村民,带动大家参与油茶产业发展,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
省人大代表、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勇从一颗电池的故事出发,回顾了创业的初心和历程。他介绍,在创业之初,企业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彼时,恰好广东省政府针对科技创新企业出台了一项贷款政策,企业由此获得两千万元的资金,解了燃眉之急。他表示,在未来,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为行业提供优质的锂电池产品,为广东能源变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