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  主流、权威、影响力 -- 全力打造政法系统主流门户网站

 | 广东法院发出全国首份涉澳商事仲裁案件调查令 | 深圳前海检察院召开检律交流座谈会 | 广东惠州电动自行车新规正式实施 | 深圳坪山开展“法治助企行”活动  帮助企业筑牢跨境合规“防火墙” | 深圳市坪山区探索工贸企业“综合查一次”入选区级营商环境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 广州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吴伟立:扎根琶洲“数智城” 守护平安“贴心人” | 广东高院发布2024年度商事金融十大案例 | 传承、砺剑、为民!广州荣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美誉 | 深圳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推行“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 | 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助企 “六个一” 行动正式启动 | 深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 | 深圳宝安公安全力做好2025年中考护考工作 | 深圳沙河街道“清源文化长廊”启用 | 深圳公安全方位优化外籍人员来深服务工作,广受好评 | 广州铁路公安局惠州公安处普宁站派出所开展铁路安全主题宣讲 | 幼童摔倒胳膊脱臼  深圳宝安警方紧急护送就医 | 广东惠州沥林镇开展反邪教宣传“七进”系列活动 | 深圳前海桂湾公园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示范基地揭牌 | 深圳香蜜湖街道开展“禁毒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 | “艺术+公益”激发禁毒动能  深圳市大学生禁毒文化艺术季暨公益成果展反响热烈
民主与法制周刊
民主与法制时报
民主与法制网·首页  >  大湾区法治  >  参政议事厅 >   正文

广东:高中生体育不合格原则上不能毕业

摘要:3月17日上午,广东省体育局与广东省教育厅就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体教融合的新政策、新举措。

3月17日上午,广东省体育局与广东省教育厅就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体教融合的新政策、新举措。

全省体教融合工作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着重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7个方面,通过推进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到学校任教,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畅通体育、教育的资源共享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等24条具体措施,促进广东省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

鼓励中小学每天上一节体育课

广东省体育局局长林瑛介绍,2020年底,体育和教育部门就联合启动了《意见》的编写工作,经过12次研讨会、专家组深入调研论证和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成文。

《意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为基本原则,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学校青少年体育训练、加强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建设、规范发展社会体育组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加强组织实施等7个方面提出了24条体教融合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双减”政策落地,体教融合加速。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将得到充分保障。《意见》明确中小学每天上午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课间体育活动,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下午安排不少于40分钟的课外体育锻炼,并适量布置体育课外作业。

此外,《意见》提出要开展大中小学校学生体育“素质评价”。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从2022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采用“素质评价+统一考试”模式,并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高中实施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素质评价+终结性专试”测评模式,原则上,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打造2000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此前,全身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分体育、教育两条线,未来,将建立体教共同规划、共同发布、共同组织、共同管理的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充分保障青少年参加体育竞赛的权益。目前,体教部门已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在田径、游泳等项目上,进行学生比赛和青少年锦标赛衔接;在省运会举办年实行“两赛合一”,共同举办“广东省青少年(学生)锦标赛”;打通运动员参赛资格,联合举办“广东省青少年三人篮球锦标赛”等。

《意见》提出各地市办好1所以上综合性体育运动学校、各县区加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建设,开展业余训练项目不少于5个;将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由教育部门负责体校文化教育,按照就近原则解决县区体校在训学生入学升学问题,保障体校文化教师继续教育和职称评定等待遇,多措并举切实提升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

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陈建生表示,下一步会把体育部门命名的“体育传统学校”和由教育部门命名的“体育特色学校”,进一步融合体教资源,由体教部门共同命名“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计划在小学、初中、高中按照每个项目6:3:1的比例进行布局,以地级以上市为创建主体,比如,某个运动项目创建1所高中体育传统特色校,则初中相应配置3所,小学配置6所,相当于一个运动项目需创建10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按照每地市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运动项目不少于8个,每个县区不少于3个计算,到2025年,全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将达到2000所以上。(记者 彭博 通讯员 王霄)

 责任编辑: 李锐忠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05-2022 www.mz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京ICP备120430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77 建议使用IE6以上1024*768分辨率浏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