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李锡平 通讯员 钟政宣)“以前遇到矛盾纠纷要跑到镇上的部门,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在村里的综治中心解决问题,调解员还为我们提供贴心的法律意见,在家门口就把事情办妥了。”海洲村村民袁先生感慨道。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海洲村辖区内居住人员众多、矛盾纠纷多发、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古镇镇不断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打造古镇镇海洲村综治中心,前移治理阵地,自投入使用以来,海洲村综治中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7.5%,有效推动矛盾化解在村一级。
提供“一站式”服务
发挥综治中心“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优势,聚焦民生关切,推动司法、民政、人社、妇联等部门“常驻、轮驻、随驻”海洲村综治中心,规范设置六大功能室,面向广大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处、信访接待、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政策咨询等服务,并将巡回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的事情“有地说、有人管、有回应”,接待群众1250人次,提供法律服务775次。
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通讯员供图
完善“就地解”机制
以网格化治理为基础,发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和事”志愿者、“平安灯都突击分队”等力量,开展日常巡查走访、普法宣传,就地化解小矛盾,上报处置难问题,处置苗头性矛盾隐患110宗。
在海洲村构建30分钟人民调解服务圈,推动村级综治中心与派出所、法庭等单位有机衔接,健全“访诉调”一体联动工作机制,用好“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腔热情、一张清单”的“五个一”的人民调解工作法,解决群众矛盾纠纷102宗,将问题解决在村一级。
紧盯“风险事”,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分析研判、预防预警、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快速介入、快速疏导、快速调解”和“早发现、早化解”的“三快二早”工作模式。
“我们家阳台顶部漏水,让楼上的业主负责去维修,修理了快两年都没有修理好,现在漏水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家住海洲村某小区的群众郭先生指着发霉的墙面直叹气。他与楼上的业主袁先生因房屋漏水事宜产生争端,问题长时间未得到解决导致冲突加剧,双方关系紧张。
得知情况后,海洲村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协同小区物业上门进行调解,引用“新六尺巷”的故事,开展“背对背”释法析理,组织“面对面”沟通,引导双方理性解决问题,成功化解邻里积怨。
聚合“多方帮”资源
以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为着力点,派驻专职网格员进驻海洲村综治中心,高效处置“12345”接诉即办热线平台反馈的问题20余件,对群众诉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针对海洲村辖区高发频发的劳资纠纷,海洲村综治中心畅通劳资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发挥行业商协会纽带作用,引导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双方理性沟通,推动劳资纠纷“加速度”化解,成功化解劳资纠纷28起,涉及金额达31万元,成功率达100%。
入户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通讯员供图
着力用群众力量解决群众事,开展“三了解一宣传”暨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访工作,广泛吸纳人大代表、乡贤五老、村法律顾问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亲自过问、抓紧解决,走访群众128户,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