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李锡平 通讯员 陈可)2025年是广东省中山市开展地方立法工作10周年,为系统宣传地方立法工作,4月8日上午,中山市地方立法10周年立法故事拍摄开机仪式在中山市富力中心举行。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黄俏伦,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一级调研员冯镜华,市人大常委会东区街道工委主任钟咏,市律师协会会长朱志强,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律师行业代表联络站站长程禹斌,中航美丽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程东允等30余人出席开机仪式,中山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汪洋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通讯员供图
中山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汪洋介绍,市律协将从10年来制定的法规中,挑选12部地方法规,通过影像纪录呈现市人大常委会法规立项、论证、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展现每一部法律法规背后的立法历程、立法意义和实施成效,通过影像记录展现“人大代表直通车”机制如何打通立法与民意的“最后一公里”。
中山市律师协会会长朱志强表示,为高质量完成拍摄,市律师协会高标准选出了13名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律师全程参与,将全力支持拍摄,通过镜头,将法条制定的背景、过程、影响通过影像转化为有血有肉的故事,让法治信仰浸润人心,为地方立法提供可复制、可示范的样本。
据了解,2015年5月28日,中山成为全省首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地级市,至今已制定颁布了14部地方性法规。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黄俏伦介绍,14部地方性法规涉及生态、经济社会、民生等多领域,每一部都承载着中山改革发展的实践需求,“譬如,《中山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守护青山绿水,《中山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中山市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推进城市建设,《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升综合竞争力,《中山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保障民生福祉等等。”
“10年了,我们参与并见证了14部法规的制定颁布,十分感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冯镜华表示,每一部法规的制度创新,都是大家顶着压力,基于法治为民的初心,和各相关部门权衡协商的成果。中山地方立法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最大的特色就是敢于“碰硬”,比如2018年正式实施的《中山市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其中规定的部分条例,至今部分周边城市还没能制订颁布,可见中山在地方立法工作中敢于“亮剑”、敢于创新。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东区街道工委主任钟咏表示,在立法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东区街道工委以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东区代表联络站为载体,与律师行业代表联络站正式缔结协同共建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市律协、商协会、企业的互动合作。作为本次立法故事摄制工作承办方之一,将全力以赴讲好立法故事,传递法治温度。
中航美丽城乡环卫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程东允表示,镜头不仅是记录的工具,更是传递价值的桥梁。“十年前,中山以立法破题,书写改革华章;十年后,我们以光影为笔,记录法治荣光。当镜头遇见法典,当时光铭刻法治,这座城市的故事必将更加动人!”程东允介绍,中航美丽集团将坚持历史真实与时代创新融合,比如在还原《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过程时,将运用“AI修复+动态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十年前的企业办事流程图与今日“一网通办”场景对比呈现,生动诠释法治进步。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黄俏伦表示,这些法规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也为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中山样本”。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系列立法宣传短视频,既是总结过去立法成果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法治宣传破圈、出圈的有益尝试。“邀请长期与法律法规打交道的律师,从专业视角解读法律,并运用短视频将严谨的法规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鲜活有趣的故事场景,这种宣传方式将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黄俏伦说。
合影留念。通讯员供图
据悉,本次短视频制作将由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得到中山市律师协会、中航美丽集团全力支持,东区街道人大工委、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律师行业代表联络站共同配合完成。项目整体周期初定为4月至7月,分阶段完成12部法规短视频,单集时长约5分钟。开机仪式启动后,项目后续分阶段推进拍摄。拍摄完成后,市人大常委会与中山律协的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将同步开设“立法十年”专栏,推广系列短视频;系列短视频将在每月11日、22日“律师行业代表联络站”展映会上播放,搭配律师现场答疑,还将在社区法治广场LED屏播放,让法治从“文字”走向“生活”,充分实现“立法有温度、治理有力度、传播有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