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池泽梅)近年来,深圳市坪山区检察院注重发挥“民事支持起诉”职能(“民事支持起诉”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检察机关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有诉权的当事人因诉讼能力欠缺等原因未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可依法支持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不断通过机制创新为其赋能,从而让这项职能迸发强大生机和活力,解决了辖区一批久拖不决甚至恶意为之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
农民工被欠薪问题,是近年来辖区易发高发的信访维权问题。帮助农民工解决被欠薪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实中,由于欠薪事件往往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加上相关利益主体的一些主客观原因,造成部分欠薪问题解决起来十分棘手,甚至出现行政执法部门和属地单位推进不下去的局面。针对这一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难题,近年来,坪山区检察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把民事支持起诉作为检察工作服务中心大局、加强民生保障的重要举措,并注重通过加强机制创新,提升民事支持起诉工作质效,依法维护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用心用情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工作。近3年来,积极主动办理辖区农民工被欠薪方面的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92件,占全市检察机关所办理同类案件的46.4%,累计为226名农民工追回欠薪550余万元,案量、案值均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入选广东省典型案例3件,相关工作成效在《检察日报》头版报道,形成具有坪山特色的“检察为民”品牌。
推动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支持起诉多赢共赢办案效果。注重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发挥职能优势,促进有效衔接,保障支持起诉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开展,形成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合力,推动支持起诉工作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坚持制度先行。推动坪山区建立全省首个县区一级“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检察推动、政府协同”理念,与行政执法机关深化协作,创新建立健全民生诉求联办、案件线索联移、重大纠纷联处、依法行政联促、普法宣传联动等多项工作机制,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系统构建劳资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联动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在多赢共赢中实现办案效果最大化。加强主动治理。推动支持起诉协同共治,紧盯群体性、恶意性、复杂性欠薪顽疾,与区人社局、住建局、公安分局、法院联合制定《深圳市坪山区司法支持重大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方案》,重点对涉及劳动者人数30人以上、社会影响较大、久拖不决、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的案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机制运行以来,已发掘支持起诉案件线索120余条,办结案件120件,推动支持起诉工作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治理”转变。首创公证提存。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欠薪纠纷中资金发放信任缺失问题,在全省首创“检察+公证”提存制度,联合坪山公证处建立农民工工资提存账户,由公证机构全流程监管资金发放,实现“支付意愿达成——资金安全托管——快速精准发放”闭环管理。如在田某等59人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中,项目建设方与分包方因信任缺位僵持不下,检察机关提出将欠薪提存至公证处监管账户的“破局”方案,仅用时10余天便将62万元工资精准发放至59名工人个人账户,彻底化解了这一劳资纠纷问题。
健全优化“一体办案”协同机制,强化支持起诉监督支持并重导向。坚持把强化依法办案、优化检察服务作为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履职担当的根本性工作,以“精准监督、系统治理”理念为引领,将“一体办案”机制贯穿线索发现、调查核实、诉讼支持、跟进监督全流程,实现司法资源整合最优化、办案质效提升最大化。强化内部协同。统筹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行“支持起诉+检察监督”一体办案、协同发力,构建“线索共享、力量统筹、效果叠加”的办案格局。如在贾某等68人被欠薪案中,针对农民工以跳楼相威胁维权,欠薪企业亦因劳动保障违法面临行政处罚的复杂局面,统筹民事与行政检察职能,同步推动企业支付薪资、监督行政部门规范执法,做到“监督与支持并重、维权与纾困并行”,该案入选广东省民事支持起诉典型案例并被《检察日报》专题报道。创新全程监督。建立“诉前介入调解——诉中跟踪问效——诉后回访固本”全链条跟进机制,通过派员参与调解、跟踪执行进度等方式,确保欠薪落实到位、纠纷实质性化解。如在办理温某等83人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支持起诉案中,检察机关在办结该案后持续跟踪执行进度,推动涉案公司一次性支付所拖欠工资210余万元。夯实素能基础。创新构建“理念引领——机制创新——人才培育——效能转化”四位一体的素能提升体系,通过建立“繁简分流+类案专办”机制,打造劳动争议支持起诉特色办案组,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发挥人才引领作用,通过重大案件承办、业务竞赛练兵等实践平台锻造专业素能,1名干警获评“全国民事检察业务能手”并入选深圳市“政法群英榜”,强化提升支持起诉案件质效的人才基础。深化典型案例培育,引领办案质效提升,共发布支持起诉典型案例12件,其中3件入选广东省典型案例。
构建完善“前端化解”预防机制,强化支持起诉推动治理根本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早、风险防范在先”的预防性司法理念深度融入支持起诉工作,准确把握支持起诉制度职能定位,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贯穿于支持起诉工作始终,将支持起诉工作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推动诉前和解。深入贯彻“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事实为基础、情理为纽带、法律为保障,及时就地诉前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支持起诉案件实现诉前和解占比达96.4%。如在办理何某等19人被欠薪案中,联合多部门召开协调会,向企业详细释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规则和恶意欠薪法律后果,促成企业主动同意和解并迅速支付款项,该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八大“民事检察和解典型案例”。完善系统保障。系统构建“精准引导——高效维权——多元共治”的“全周期权益保障”体系,事前加强法律引导,协助农民工梳理案件事实、积极引导农民工自行收集证据;事中开辟“绿色通道”,如办理的房某等3人民事支持起诉案,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出具支持起诉书;事后加强“司法救助+社会帮扶”,引导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聚焦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推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从“单一司法救济”向“立体综合保护”升级。强化以案释法。着力构建“线上立体传播、线下精准触达”的全域普法工作格局,通过“两微一端”发布支持起诉职能宣传推文,以案释法强化企业守法意识,从源头预防欠薪纠纷;开展“检察官进社区”“法治大讲堂”活动,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将支持起诉职能宣传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从源头筑牢劳资纠纷“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