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  主流、权威、影响力 -- 全力打造政法系统主流门户网站

 | 广东法院发出全国首份涉澳商事仲裁案件调查令 | 深圳前海检察院召开检律交流座谈会 | 广东惠州电动自行车新规正式实施 | 深圳坪山开展“法治助企行”活动  帮助企业筑牢跨境合规“防火墙” | 深圳市坪山区探索工贸企业“综合查一次”入选区级营商环境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 广州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吴伟立:扎根琶洲“数智城” 守护平安“贴心人” | 广东高院发布2024年度商事金融十大案例 | 传承、砺剑、为民!广州荣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美誉 | 深圳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推行“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 | 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助企 “六个一” 行动正式启动 | 深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 | 深圳宝安公安全力做好2025年中考护考工作 | 深圳沙河街道“清源文化长廊”启用 | 深圳公安全方位优化外籍人员来深服务工作,广受好评 | 广州铁路公安局惠州公安处普宁站派出所开展铁路安全主题宣讲 | 幼童摔倒胳膊脱臼  深圳宝安警方紧急护送就医 | 广东惠州沥林镇开展反邪教宣传“七进”系列活动 | 深圳前海桂湾公园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示范基地揭牌 | 深圳香蜜湖街道开展“禁毒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 | “艺术+公益”激发禁毒动能  深圳市大学生禁毒文化艺术季暨公益成果展反响热烈
民主与法制周刊
民主与法制时报
民主与法制网·首页  >  大湾区法治  >  政法集装箱 >   正文

深圳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推行“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池泽梅 通讯员宋卓远)微信,作为时下应用广泛、沟通便捷的线上社交工具,已成为市民群众互相联络和交流的一种生活方式。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如何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将微信从通讯工具升级为“线索收集地+矛盾调解台+服务供给站+平安共同体”,让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基层治理“矛盾解决指尖可达、服务到位秒级响应、群防群治全民参与”,不断构建智慧群防、三治融合的新场景,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深圳公安一直在积极探索。

最近,深圳市龙华区某小区有业主在微信群吐槽,称遇到一件烦心事,有人使用震楼器干扰了其正常生活。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民治派出所民新警区警长吴余看到群消息后,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内发送制造噪声可能涉嫌违法的普法推文,并同步会同小区物业管理处、社区工作站开展线下巡查与宣教。一天后,业主反馈震动消失。这样一件烦心事被迅速解决,得益于深圳市公安局“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的推广运用。

民警用便民微信添加辖区物业工作人员通讯员供图

从今年4月15日起,“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在龙华分局试点推行,社区民辅警以企业微信为平台搭建与群众的沟通渠道,民辅警主动邀请辖区群众添加为微信“好友”,实现线下“脚板警务”与线上“指尖警务”的有机结合。

龙华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副科级警官李猛介绍,社区民辅警作为“便民微信”的主力军,统一开通企业微信添加辖区群众为好友,并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治保会成员、保安员、楼栋长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建立社区警务团队企业微信工作群,将线索反映、法治宣传、安全防范、便民服务举措融入到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找准堵点“对症下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新时代警民“连心桥”,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便民微信”这一新型“指尖警务”的推行,与龙华区的现实状况分不开。该区实有人口310万,其中流动人口占比达71%。而龙华又是深圳的一个缩影,深圳全市大部分区域都呈现人口倒挂、密度高、流动性强、多元化等特征。面对警情体量大、治安要素复杂等现实问题,在坚持发扬传统的 “脚板警务”和综治平台下的社区警务基础上,深圳公安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微信这种当下应用广泛的网络社交工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突出“科技+人力”融合特色,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据深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四大队三级警长袁浩栩介绍,为实现民辅警线上线下同步精准联系服务辖区群众,自今年5月下旬起,深圳公安机关邀请广大市民添加辖区公安民辅警的企业微信为好友,通过点对点互动交流,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警察好友在身边”成为辖区群众的普遍感受。

在确保社区民辅警作为“便民微信”主力军的基础上,深圳公安还将参与主体扩展到派出所队领导、办案民辅警等其他在日常工作中与群众接触较多的基层警力,形成了“社区民警为主力、办案民警为补充、所队长为表率”的全警参与格局,实现警民沟通“零距离”、信息掌控“全覆盖”、风险预警“早感知”、服务群众“全天候”、矛盾化解“在萌芽”。

“便民微信”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扁平化”的服务,群众通过“便民微信”联系社区民警举报投诉或进行咨询,等同于直接致电辖区派出所。5月30日,深圳市公安局大鹏分局葵冲派出所社区民警董良东通过企业微信收到辖区群众的举报线索,经核查发现,辖区有商铺存在通过赠送鸡蛋等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推销保健品等异常经营行为。大鹏分局及时将线索通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涉老年人产品推销的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相关违法行为依法取缔。6月1日,深圳某大学在校生阿炜在网上看到刷单返利的信息,难辨真假的他通过企业微信咨询坪山分局石井派出所反诈专班民警翁建达。翁建达随即在微信上对其开展反诈宣讲,让阿炜及时避免了经济损失。这样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

“辖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事,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向民警咨询,非常方便。”袁浩栩介绍,企业微信的一大优势就是当原社区民警调离后,接任的社区民警可以继承原有账号的好友关系,并自动向好友发送“接任”提示消息,不用担心打破原来与辖区群众建立的“信任关系”。此外,民警使用企业微信也更具可信度,龙华分局民新派出所北站社区民警徐姗说:“群众现在的反诈意识增强,我们使用私人微信添加群众为好友有时身份会遭到质疑,而民警辅警的企业微信账号都经过实名认证,名字末尾还有橙色字体‘@深圳公安’标注,是由公安机关统一管理的警用账号,这就像我们民警辅警在互联网上的一张‘身份名片’。”

据了解,自推行“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以来,目前深圳全市公安民辅警已先后开通了1.6万余个企业微信账号。“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给我们发送辖区的预警信息,帮助我们将防范的触角伸到基层治理最末端。”龙华分局民新派出所所长林伟泉介绍,通过“便民微信”能够快速倾听辖区民意、了解治安动向,“便民微信”已成为融合辖区全方位管理服务的“信息集散器”,成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服务群众、推进社会治理的“新抓手”。

下一步,深圳公安将持续探索和实践“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的新时代公安工作新路径,不断深化相关应用建设、提升智慧赋能水平,如搭载集智能问答、防范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AI智能警务会话辅助助理,让群众的诉求意见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回应,有效发挥微服务、微宣传、微调解、微防范和微破案的作用,真正将“便民微信”打造成精准搭建在社区群众中的“民心桥”,连接警民和谐关系的“双通道”,不断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奋力谱写基层善治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李锐忠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05-2022 www.mz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京ICP备120430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77 建议使用IE6以上1024*768分辨率浏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