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张丽娥 □吴思敏 通讯员 广正发)8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5)在广州天河举办。开幕式上,广州市委政法委、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发布了《加强广州数据治理和数据产业发展法治保障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
据悉,近年来,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4400亿元,同比增速近10%,占GDP比重超1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60%。广州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泛,市场空间巨大,迫切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积极搭建制度体系,进一步挖潜数据潜能,更好释放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加快推动数据“增值”和产业发展。为此,去年底,广州市法学会主要负责同志随中国法学会“数字治理法治研究”研修班考察了欧盟及法国先进经验后,即牵头开展系列专题调研,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认真吸纳实务一线的意见建议,研究出台若干务实举措,服务推动广州数据治理和产业发展。
此次发布的举措共17条,分列5大部分,包括营造大数据时代公平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构建包容审慎协同联动的监管体系、提升数字经济法律服务业的能级水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加强数据治理普法与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法治环境方面,突出地方立法引导规制,司法树立标杆、稳定预期,以及仲裁在数据治理的重要作用。执法监管方面,坚持包容审慎、宽严相济,注重资源整合,探索适应数据产业发展特点的执法模式。法律服务方面,力争举措精准且有所突破,部署打造数据治理规则标准高地、率先探索成立数据保护官协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行业头部律师事务所3项重点任务。数据跨境流动方面,着眼数据应用出海、数据跨境纠纷解决、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改革等问题,强调发挥广州的区域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变“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普法与人才建设方面,部署三个“一批”任务,开展一批精准化分众化数据法治普法活动,推出一批重量级、叫得响的研究成果,培养一批数据法治领域的高端人才。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秦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州市在加强数据治理和促进数据产业发展等方面是走在前列且能精准抓住实际需求的,比如数据经济人的试点、数据空间的发展、《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出台,以及此次《举措》的发布。他认为,《举措》描绘了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蓝图,构建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等全链条,既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又具有广州特色,展现出务实、灵活、开放的特点。
“数据应用出海、跨境数据纠纷化解、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院长、教授习超指出,《举措》提出探索实施“内地孵化-港澳落地-全球辐射”数据应用出海方案,引入内地成熟的数据应用场景与企业进驻港澳,将有助推动形成粤港澳数据经济创新生态,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对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的探索应用,将有效提高跨境数据纠纷的解决效率和便捷性,提升市场主体跨境合作信心。南沙数据出境综合服务中心与“企业白名单”制度,既强化了数据安全底线思维,又通过信任机制降低了企业跨境成本。《举措》以多项创新举措激发区域数据要素潜力,及时回应实践需求,为加快推动“数字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其经验对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的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