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  主流、权威、影响力 -- 全力打造政法系统主流门户网站

 | 2025华语律师大会在深圳前海启动 | 深圳少年警营深化教官体系建设,携手金融行业打造青少年金融素养教育新阵地 |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 | 从对立到共赢:广东汕头打造“积怨村”治理“潮南样本” | 15分钟!广东中山板芙交警护送临盆孕妇入院 | 深圳南山:网格员巡查显担当  火速处置火情守护社区平安 | 广东新兴县法学会稔村镇基层服务站高效化解一宗劳务纠纷案 | 向前向海向未来!《前海方案》引领四载  深圳前海交出高质量发展亮眼答卷 | 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值的钱能退吗? | “调”出和谐,“解”出满意:深圳坪山法院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 深圳罗湖探索实践“楼栋微治理”模式  助推“睦邻友好”社区建设 | 深圳坪山司法局:探索“3S”立体摸排模式,筑牢社矫安全防线​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开展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活动 | 广州法院近五年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2.78万件 |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开展“民法典宣讲乡村行”活动 | 广东省惠州市法学会举办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暨“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 | 广州市公安局警务教学人才曾令旺:从实战尖兵到教官标杆的淬炼之路 | 广州市公安局警务教学人才李宇彬:从办案能手到育警名师 | “护航高质量发展 坪山政法在行动”媒体采风活动正式启动 | 广州白云同和街成功化解一起历时两年欠薪积案
民主与法制周刊
民主与法制时报
民主与法制网·首页  >  大湾区法治  >  政法集装箱 >   正文

广东东莞:“世界工厂”有个涉外法治“工具箱”

摘要:“企业当前尚未盈利,还能在境外投资建厂吗?”不久前,广东东莞一家光电科技公司在境外投资备案时“卡壳”了——韩国新厂筹建在即,账面亏损让审批悬而未决。关键时刻,一份东莞涉外律师出具的情况说明成“解锁钥匙”,备案比原计划提前10天获批,企业如愿在韩国水原市投入286万美元建厂。

民主与法制网讯(李凯敏 通讯员 东政宣)“企业当前尚未盈利,还能在境外投资建厂吗?”不久前,广东东莞一家光电科技公司在境外投资备案时“卡壳”了——韩国新厂筹建在即,账面亏损让审批悬而未决。关键时刻,一份东莞涉外律师出具的情况说明成“解锁钥匙”,备案比原计划提前10天获批,企业如愿在韩国水原市投入286万美元建厂。

几乎在同一时期,印尼唯一国有船级社谋划在华设全资子公司,却因“中国国内无先例”犯了难。东莞涉外律师从梳理负面清单到设计治理架构,帮这家外资机构顺利“落子”。

无论是“走出去”的备案闯关,还是“引进来”的制度破冰,双向奔赴背后,都折射出东莞这座“世界工厂”的新课题:如何跳出“卖产品、做加工”的传统路径,以法治衔接国际规则、支撑制度型开放?答案就藏在东莞日渐完善的涉外法治“工具箱”里。

“走出去”走得稳 助推赴韩建厂跨过“合规闸门”

“能否顺利备案,是我们‘出海’前最大的心结。”谈起当时的焦虑,这家光电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心有余悸。作为国内LED智造领域技术领先者,该公司瞄准韩国在显示、半导体产业等领域的研发优势与市场需求,准备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却在备案时被短期亏损绊住。

“不是简单地办手续,而是帮企业说清楚‘亏损的合理性’与‘盈利的确定性’。”承办律师介绍,团队拆解企业技术优势、市场前景与全球布局逻辑,以专业论证打消监管部门顾虑。

备案还涉及路径选择。“直接投资”“设架构投资”怎么选?律师团队结合企业核心需求,对比两者优劣势给出建议。高效推进之下,为项目落地抢出关键时间。

“东莞涉外律师不仅是法律执行者,更是战略伙伴。”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韩国子公司正搭建研发团队、对接本地合作伙伴,进展顺利,“这次经历,让我们更有信心拓展东南亚、欧美市场。”

这样的护航并非个例。东莞昂某公司曾在境外平台遭遇商业诋毁,被贴上“骗局”标签。东莞法院快速厘清适用法律,二审阶段又以多元解纷机制加速纠纷化解,不到一年便让侵权者承担责任,既减轻当事人诉累,也守住了企业声誉。

东莞市中心景。通讯员供图

从个案走向制度,东莞把“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写入《法治东莞建设规划(2021—2025年)》,将“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纳入《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出台《关于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企业涉外重点案件跟踪保障,每年为上千家企业开展涉外风险防范“法治体检”。

“外贸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辅导”被纳入2025年度法治建设十件实事,“一带一路”海外投资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活动不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与海外商标抢注动态监测……“预防+应对”并举的网络越织越密,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

“引进来”留得住 实现外国国有船级社在中国境内“零”的突破

如果说为企业“走出去”护航是应对全球竞争,那么让外资“进得来、留得住”,考验的就是城市衔接国际规则、突破制度壁垒的深层韧性。

两年前,印尼某国有船级社计划在中国设首家境外子公司。然而,国内此前没有外国国有船级社设立的先例。怎么登记?归谁监管?

讨论现场。通讯员供图

“这是全新的探索。”承办律师回忆,他们先逐条比对负面清单,确认没有踩到红线;又为企业设计了中文、印尼语、英语“三语版本”的治理架构;多次奔走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沟通细节,最终找到制度突破口。

“我们计划把部分研发、技术支持和国际业务协调职能放在中国,提升全球海事服务网络效率。”该机构负责人说。

这不仅是中印尼航运与检验合作的突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型开放的样本,为更多国家高新技术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可复制的路径。

东莞与时俱进,制度供给不断创新: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东莞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省率先成立涉外律师服务团,储备涉外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专业力量已超300人;成立中立法律服务社涉外法律咨询综合服务站,每周五设立“涉外法律咨询日”,60人法律专家团队即时提供公益咨询;全国首家“两岸创新发展仲裁中心”,全省首个外商企业司法服务站、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涉外法律服务点纷纷落地。一张覆盖司法、仲裁、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的“多元服务网”逐渐织密。

今年上半年,东莞进出口货值达7492.8亿元,增速全省第二。亮眼的数据背后,离不开涉外法治服务的支撑。正是这套“工具箱”,为东莞制造“出海”、外资项目落地赋予法治底气。这份东莞探索,是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 李锐忠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05-2022 www.mz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京ICP备120430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77 建议使用IE6以上1024*768分辨率浏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