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吴思敏 通讯员 娄敏 张毅涛)冒充平台客服、伪装养生导师、假扮至亲求救……狡猾的诈骗分子正将黑手频频伸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老年群体。近期,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以全力推进十五运会残特奥会社会面防控“百日行动”为契机,全面升级打防管控措施,通过精准预警、快速响应、警银联动、深度宣防,成功阻断多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切实守护“银发族”的“钱袋子”,为社会安定筑牢防线。
百万养老金险被骗,民警两次上门揭穿“客服”骗局
8月2日21时,天河区反诈中心接到预警:辖区江阿婆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电话已关机。石牌派出所民警接到指令后,火速上门开展劝阻。
民警敲门表明身份和来意,屋内的江阿婆却异常警惕,始终拒绝开门。隔着房门,民警清晰听到阿婆语气坚定地说道:“我没有被骗!也没有经济损失!”民警只好在门外大声讲解常见诈骗手法和危害,但阿婆仍不为所动。考虑到时间已晚,阿婆需要休息,在确认其无进行转账的情况下,民警反复叮嘱:“千万不要转账,有任何疑问第一时间联系我们。”然后才暂时离开。
次日清早8时,民警再次登门。这一次,江阿婆终于打开了房门。在民警细致、耐心的沟通下,阿婆逐渐放下戒备,道出实情。
原来,2日晚上,江阿婆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她“误开通会员服务,如不取消将每月自动扣费”。她一时慌乱,在对方“指导”下,下载某软件并提供了银行卡信息。正当她准备进行“身份核验”时,听到民警敲门,于是暂停了操作。由于当时心里紧张,她不敢打开房门。经过一夜思量,她打算次日找民警问清楚,没想到民警一早就再次到来。
“他们说得跟真的一样,我差点就……”知道自己遇上了骗子,江阿婆心有余悸。正是民警的锲而不舍和关键时刻的提醒,保住了她账户内高达百万余元的养老钱。事后,江阿婆及家人专程到石牌派出所赠送锦旗致谢。
“公益养生”藏陷阱,警银联手拦下4万元
8月15日,天河区反诈中心接到某银行提供的紧急线索:张阿婆在银行网点要求取出4万元现金,工作人员向她询问用途时,她先称用于“房屋装修”,后又言辞闪烁。
银行工作人员察觉老人神情异常,结合近期反诈培训内容,判断其可能遭遇诈骗,立即将情况上报。反诈民警迅速赶到银行网点。经了解,张阿婆所谓的“装修款”,实际上是准备向一名自称“公益养生导师”的陌生人购买“高级保健品”。
原来,张阿婆通过微信加入名为“XX公益养生健康”的群组,群内“专家”不时分享所谓养生知识并提供“免费”保健品试用。前几日,一名“首席公益养生导师”联系她,称公司正开展“感恩回馈老会员”活动,只需充值4万元,即可领取价值数倍的“高级保健品”,并享受“专家一对一服务”。
起初,张阿婆对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劝阻十分抵触,坚持认为“导师是好人”。民警没有放弃,现场展示多起类似“养生保健品”诈骗案例,逐层剖析诈骗套路。在有力证据和反复说明下,张阿婆终于醒悟,放弃取款,避免了4万元损失。
“孙子”出事索钱“打点”?警银协作揭穿骗局
8月23日下午,石牌派出所接到辖区某银行来电:一位90岁的欧阿婆独自前来,要求紧急提取1万元现金。工作人员了解到阿婆平日极为节俭,突然大额取款且情绪焦虑,判断事有蹊跷,于是暂停业务,并引导她至安静区域细致询问。
面对关切询问,欧阿婆泪流满面地透露,1小时前,她接到“孙子”来电,称“在外犯事被抓”,需紧急支付1万元“打点”,并要求她保密,不能联系任何人。爱孙心切的老人信以为真,急忙到银行取款“救急”。银行工作人员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冒充亲友求助”诈骗,于是迅速联系派出所。
社区民警很快赶到现场,一边安抚欧阿婆,一边协助核实。民警用手机拨打阿婆孙子的常用电话,电话顺利接通,其孙子表示一切平安。阿婆这才放下心来,紧握民警的手连声道谢:“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这养老钱就被骗走了!”
天河警方提醒,护好“银发族”“钱袋子”,这三招要牢记:
警惕“温情”与“危机”陷阱:接到自称客服、亲友、各类“大师”“导师”等的陌生来电,言语中套近乎、显示关怀,却涉及转账、汇款、索要验证码、下载不明APP、进行人脸识别等操作的,务必保持高度警惕,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
遇事先“踩刹车”,核实再行动:接到声称亲友出事、涉案需汇款,或中奖、领补贴、退费等“好事”信息,无论对方描述得多么紧急或诱人,务必先挂断电话,通过原有可靠联系方式(如常用电话、当面询问)或直接求助110、官方平台工作人员等进行多方核实。
多沟通,常提醒: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沟通,多向他们宣传防范诈骗知识,提醒他们遇事不要急于决策,多听取亲人意见,不盲目听信、冲动转账。银行、社区若发现老人异常转账取款,请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