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池泽梅 □任琪琪 通讯员 唐艳婉)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部署要求,立足辖区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实际,主动融入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抓前端、治未病”为重点,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建设筑牢司法根基。
源头施策,织密基层矛盾化解“防护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必须把基层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区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积极探索人民法庭融入全区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法庭力量“沉下去”。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作用,积极支持所在街道开展“无讼”社区、“无讼”园区等创建活动。推动区委将万人成诉率纳入街道、社区平安建设考核,并作为对“无讼”社区、“无讼”园区创建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效的检验标准之一。强化与街道综治中心衔接协同,在各街道综治中心设立诉讼服务站点,以“常驻”形式选派6名法庭法官和助理进驻综治中心,助力街道综治中心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主阵地”。
非诉机制“挺在前”。坚持将矛盾纠纷非诉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发布非诉讼纠纷解决指引,在人民法庭显著位置公示非诉讼纠纷解决流程与优点,并在诉讼服务及指导基层调解中做好引导。充分发挥司法确认制度作用,法庭通过“多元调解+司法确认”方式,有效化解纠纷。石井法庭通过“庭街协作+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机制,1天内诉前化解涉67名安保员的劳资纠纷,为其争取到200余万元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
调解能力“提上来”。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法律专业优势和解纷经验优势,持续加强调解队伍培育,通过组织旁听庭审、举办普法培训、开展常态化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调解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个案智慧”转化为“类案经验”,打造指导性示范案例,5个案例被《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报道,坑梓法庭《醉酒意外死亡,谁之过?》获深圳卫视《法说平安》电视节目“最佳传播奖”,《“师徒关系”能否认定为劳动关系?》入选广东省法院《裁判者说》,《上学途中被马蜂蜇伤,谁之过?》案例获省高院宣传报道。
品牌赋能,打造专业司法服务“特色牌”
区法院积极响应“枫桥式法庭”建设号召,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法庭,围绕知识产权保护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深耕专业化司法服务领域,全力提升司法服务专业化水平与民生温度。
石井法庭: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火墙”。在案件审理方面,石井法庭集中审理知产案件,服务创新发展。推动上级法院设立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巡回审判点,促进优质创新资源、法治资源向坪山集聚。在多元解纷方面,联动行政力量,提升解纷效率。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监管局签订《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将进入诉前调解阶段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委派至该局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推动知识产权案件专业化、社会化解决。在某商标权纠纷中,法庭启动联动机制,从诉前委托到行政调解再到裁定仅用1天时间完成,最大限度提高涉企纠纷化解效率、降低解纷成本。在审判机制方面,以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为工作抓手,通过“三个一”(在诉前通过行政调解、专业调解方式促使撤回起诉或司法确认一批,在诉中开庭前通过法官、助理直接调撤一批,在开庭审理后快速审判一批)快速办结知识产权案件,推动知产案件诉调结合、快审快结。针对不正当竞争纠纷、侵害商业秘密纠纷等审理难度较大案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团队专业优势,采用合议庭方式理清审判思路,确定审理要点,精准作出裁判。近三年,全区知识产权案件审限内结案率达96%以上,发改率低于1%。在辖区某车企诉外地某汽车销售企业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促使诋毁辖区车企商誉的网络“大V”在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道歉声明,有力维护企业名誉权。在法治宣传方面,强化普法宣传,营造保护氛围。深入长守戏剧谷、新产业生物医学公司等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听取司法需求。依托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推动巡回审判点法官开展示范庭审、主题讲座,邀请代表委员以及中芯国际等高新企业代表等现场旁听庭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石井法庭打造“新特优”枫桥式法庭工作举措获《法治日报》报道。
坑梓法庭:打造劳动关系和谐“样板间”。建立“调援裁诉”一体化工作机制。联合各单位在全市率先试点劳动争议调裁审一体化工作机制,与坪山区人力资源局等相关单位联合印发《深圳市坪山区司法支持重大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方案》《关于推进深圳市坪山区劳动争议“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等,促进争议调解、法律援助、仲裁、诉讼高效衔接。近三年,超过90%的劳动争议纠纷在诉前化解。在八个园区试点“无讼园区”,推动孵化成立多个劳动争议社会化专业调解组织。创新打造“工会+法院”劳动争议流动法庭,聚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矛盾焦点,构建“部门协同、资源整合、服务下沉”多元解纷模式。推动在街道综治中心设立劳动争议心理疏导服务站,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参与争议调解,支持园区、行业等区域调解组织提升劳动争议调解能力,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园区、化解在本行业。优化审判流程,降低诉讼成本。创新调解方法,化解系列纠纷。充分运用小额诉讼程序优势,与区仲裁委探索扩大劳动争议小额诉讼受案范围,2025年1至4月劳动争议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为78.18%,大量劳动纠纷以更快速、更经济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针对系列案提炼出“整体调解观”“四理”调解法(对较真认死理、无理搅三分、得理不饶人、激动难讲理的四类当事人对症下药),一次性当庭调解原告曾某等31人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加强普法培训,引导双向合规。与区人力资源局联合举办讲座,邀请市中级法院劳动庭法官为辖区企业代表、调解员等讲解企业用工法律知识,并编撰《劳动争议案例汇编》等资料向参会人员赠送,推动劳动者与企业“双向奔赴”,受到广泛好评。联合区法学会、龙田街道开展“法治助企行”活动,“法官+法学专家+人大代表”联合进行普法,提高企业合法、合规用工意识,协同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服务升级,传递司法为民“暖心温度”
区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作为“枫桥式法庭”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司法服务举措方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智慧服务“不打烊”。整合网上立案平台、多元解纷平台,实行“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群众通过手机即可了解案件进程、缴纳费用、收发材料。充分运用深圳法院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实现诉讼材料、裁判文书“秒传送”。
便民服务“暖人心”。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符合立案条件的一次性办结,需要补正材料的一次性告知补齐。开通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涉军等群体的绿色服务窗口,由工作人员提供一对一服务,让群众办事更舒心。认真践行“如我在诉”,坑梓法庭在一起劳务者不幸坠亡的纠纷中,面对老年丧子、急需赔偿款保障生活的父母,承办法官联合街道办、司法所组织多次调解,引导当事人将心比心、不断减少分歧,用3天时间帮助受害者父母获赔103万元。在一起涉巴基斯坦外籍务工人员的特殊劳动争议案件中,采用“背对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调解策略,仅花4个小时成功促成争议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法治宣讲“护幼苗”。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紧密结合“法治第一课”“民法典宣传月”“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点,围绕民法典、反校园欺凌、反电信诈骗、网络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主题,深入中小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充分运用法院审判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学校师生走进法院参观、开展模拟法庭、现场旁听庭审,让未成年人近距离感受法律权威。不断丰富普法载体,通过官方视频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及普法视频,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开展“坪法护苗”--坪山法院‘法官进校园’暨法治副校长讲授法治课活动,院长以“为青春设一道‘法治护栏’”为主题进行法治授课,以司法力量助力“法治幼苗”茁壮成长。




2005-2022 www.mz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