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吴思敏 通讯员 黄瑾娜)近日,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综治中心牵头,联合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成功化解一宗涉36穴山坟损毁纠纷,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升级。该案的成功化解,是云城区法学会深度参与民俗类纠纷调处的生动实践,既彰显了“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联动效能,更凸显了法学会在法理情融合解纷中的专业价值。
山坟损毁引纠纷 法学会迅速响应建专班
今年5月,A村召开村民大会,错误将B村某两座山区域定为A村所有,并商定组织A村17名村民对该区域内的山坟进行毁坏。A村部分村民按此前商议,擅自对B村36余穴山坟实施破坏行为。当天上午,属地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出警处置,依法传唤17名涉事人员,对涉事村长、村会计、村出纳3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其余人员予以教育训诫,涉事方当场答应修复与赔偿。
云城区综治中心接报并掌握前期处置情况后,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区法学会迅速响应,选派法学专家入驻街道工作专班,联动属地街道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村委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开展处置,认真听取B村村民诉求、通报处置情况,组织坟主协商赔偿方案事宜等。期间,法学专家负责法律研判与政策解读,司法所承担调解组织,村委负责民情收集,形成“专业支撑+基层联动”的处置格局。
法理情融合破局 法学会专业释法明边界
调解初期,因受害方涉及群众多、赔偿诉求分歧大,且部分涉事人员虽受处罚仍对责任认定存疑,调解一度陷入僵局。为打破困局,区法学会牵头调整策略,以“背靠背”分层疏导为抓手,注入专业法治力量破解核心争议。法学专家作为“法律智囊”,率先向涉事村民厘清行为性质,精准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五条,结合36穴山坟损毁的实际情况,明确其行为已涉嫌违法,需承担民事赔偿与行政责任。针对受害方提出的高额赔偿诉求,工作人员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结合当地坟茔修复的实际成本,逐一拆解赔偿项目,出具详细核算清单,让诉求回归法治轨道。
与此同时,法学专家联动司法所工作人员,向双方阐释“维护权益需依托法理,解决纠纷应兼顾情理”的原则;村委干部则从“乡邻世代共处”的情感角度引导换位思考。经过连续多日的专业释法与情感沟通,双方对立情绪逐渐缓和,受害方同意组织村民会议协商具体方案,僵局得以破解。
多方协同促和解 法学会护航协议落地
在区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下,法学会全程参与多轮调解磋商,重点聚焦协议合法性与可执行性。针对双方初步达成的修复与赔偿意向,法学专家逐一审核条款,明确修复的技术标准、赔偿款支付节点、违约责任等核心内容,确保协议符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
为打消双方顾虑,区法学会主动衔接司法确认渠道,向双方说明“调解协议可申请司法确认,一方不履行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增强协议公信力。
截至目前,36穴山坟中已有32穴达成书面调解协议,涉事方按约定履行赔偿义务,对应坟茔修复工作同步启动;剩余4穴将由区综治中心联合属地街道持续调处。




2005-2022 www.mzy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主与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