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张丽娥 □黄靖)12月23日至25日,21名在粤全国人大代表组成视察组,到广东省中山市、江门市就“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开展视察。此次集中视察是为明年初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工作准备,是人大常委会帮助代表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高代表在大会上审议和建言质量的重要措施。
代表们先后前往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围绕核心技术攻坚、绿色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要点,实地感受中山、江门两市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工作情况和发展成效。
视察活动现场。陈创中/摄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山市的重要着力点。中山市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投入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有7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省科技奖,且均有项目获得国家、省一等奖。其中明阳集团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认为,民营企业家群体一方面要响应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抓住信创的机遇,另一方面,在制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向时,要主动融入整个行业及产业全球化发展的脉络,为全球产业链的升级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是江门市的最大亮点。江门市全面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2021—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排全省第2。工业投资从2021年的741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104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过千亿元地市。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吴晓晖表示,随着城市间协作不断深化,珠江口西岸未来前景广阔、潜力无限,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增长极。要突出“科技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产业先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抓好“改革赋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在12月25日举办的座谈小结会上,中山、江门两市分别汇报了本市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工作情况。代表们一致认为,在两市视察中看到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令人鼓舞,对两市而言,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道重大考题,也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着力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表示,此次活动有助于全国人大代表更好地了解中山、江门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举措。他提出,要把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有机结合,共同推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