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 池泽梅)为满足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服务需求,2019年以来,深圳市光明区把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光明、健康光明建设体系,按照“全场域阵地覆盖、全人群需求匹配、全链条流程闭环、全矩阵人才支撑”四位一体要求,创新打造“1+6+37+272”工作体系(“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的“家门口”服务。
2024年12月31日下午,“光明社会工作学堂”第十三期活动——“为心赋能,守护健康”顺利开展。本期学堂由区委政法委和区卫健局作为主训单位,旨在通过心理健康科普和经验分享,加强光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活动合影。通讯员供图
课上,张晓斌讲师为学员们深入解读了焦虑情绪、焦虑状态以及焦虑症,剖析了焦虑症的病因、类型以及治疗手段,让学员对焦虑症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焦虑情绪。
刘宁讲师点明了心理健康的概念,系统罗列出心理健康的7个表现,分析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不同之处,指出要学会管理压力,学会自我关怀、自我减压。同时,现场对心理咨询的常见误解进行了科普更正,让学员们对心理咨询有了正确的认识,摆脱“病耻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并从中获益。
夏玫莹讲师从多个图片案例引入助人工作主题,点明了助人工作的核心是助人者,列举了有效助人者需具有的八大特征,介绍了助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微技巧——同理心,详细讲解了同理心的概念、工作步骤、技术基础、反映层次、质量水平、修炼技巧以及应用技巧等。此外,授课过程中,夏玫莹讲师也推荐了一些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帮助学员们不断自我提升。
课后,两位点评专家分别对三位讲师的课堂进行了一一点评,一致给予高度评价。深圳市光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易超表示:“张老师医学背景深厚,深入讲解焦虑症专业知识,减少学术化表达,将专业术语解释清晰。刘老师紧扣心理健康的核心概念,准确传达了识别心理异常的重要性和方法,语言通俗易懂,逻辑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增强了内容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夏老师全面讲解了助人工作的理论与应用,涵盖广泛,条理清晰,直击要点,将复杂的社会工作技巧化繁为简,不仅适用于社会工作者,也特别适合那些希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或从事助人工作的其他行业人员。”
中国性学会家庭性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肖莉珍则表示:“张晓斌讲师讲授的悦纳焦虑、调试焦虑、治疗焦虑,讲解清晰、通俗易懂。刘宁讲师的课堂代入感强,融入较多案例,既有电影、综艺节目,还有社会新闻,课程中有很多自我关怀的技巧,实用性非常强。夏玫莹讲师讲授的同理心,运用范围非常广,无论职业是否是专业工作者,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家人、朋友、甚至社区居民,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根据课堂中提到的语义简述+情绪概述,就能在生活中进行实际运用。”
最后,光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一级调研员曹清军表示,希望学员们通过本次课堂学习,从内心深处生发力量,在焦虑缓解、守护心灵健康的旅途中,以心为舵、以行为帆,共同驶向更加光明与健康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