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黄靖 通讯员 潘思宇 冯俏芬)4月9日下午,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小学的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法治课堂正在上演。广州市白云区司法局钟落潭司法所针对辖区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罪社区矫正对象占比较高的情况,联合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白云一大队、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及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推出“遵守交规,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主题法治教育活动。活动通过组织因“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罪名入矫对象担任志愿者讲师,为社区矫正对象创造参与校园安全教育的宝贵机会,为特殊群体搭建起“助人自助”的转化平台。
双向淬炼:从“违法者”到“普法者”的认知跃迁
在司法社工设计的“角色重构”课程中,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内轮差模拟器”还原事故现场,演示视觉盲区危害。
当孩子们因模拟撞击实验惊呼时,社区矫正对象志愿者王某坦言:“曾经我因酒驾酿祸,如今亲手教会孩子们避险,更直观地感受到酒后驾驶的危险性,也才真正明白法规的重量”,形成“教育他人-重构认知-规范行为”的矫治效果。
场景创新:科技赋能交通安全教育新范式
活动现场设置了六大体验区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如“盲区逃生大挑战”模拟货车视野盲区,社区矫正对象志愿者引导学生躲避“隐形杀手”;“头盔冲击实验室”通过慢动作回放对比,直观展现佩戴安全头盔的保命效果。
“这种具像认知模式使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吸收率大大提升,更让矫正对象在教学中深化自觉守法的安全意识”,钟落潭司法所所长表示。
长效赋能:构建“矫治-融入-反哺”生态链
此次创新实践突破了传统社区矫正“单向改造”的局限,构建起“法治重塑-社会融入-价值反哺”的立体化矫治方式。社区矫正对象通过还原事故场景完成自我警示,以志愿者身份引导学生避险,反向推动社区矫正对象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矫治一个、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完成自我革新与价值再造的闭环,让交通安全教育成为双向滋养法治精神的活水源泉。
此次创新实践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法治教育+社会修复”的思路和方法。钟落潭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部门协同+专业机构”联动机制,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开发特色课程,构建“法规认知-责任培育”的递进式教育体系,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矫治帮扶,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